
《方丈尋根記》劉以達記下香港流行音樂歷史重要一章
喜愛閱讀的人不難發覺,比較中、英文出版界,有一些類型在中文書之中比較缺乏和遜色,遠不及英文書(以至整體西方出版界)的興盛,其中一個類型是名人傳記/自傳/回憶錄(下文統稱「傳記」)。
主頁 » 人文
喜愛閱讀的人不難發覺,比較中、英文出版界,有一些類型在中文書之中比較缺乏和遜色,遠不及英文書(以至整體西方出版界)的興盛,其中一個類型是名人傳記/自傳/回憶錄(下文統稱「傳記」)。
最近香港饒宗頤文化館展出一幅夏碧泉的版畫,一個禪字躍然紙上,背景是不算複雜的條紋。由於那是寶蓮禪寺藏品中選出來的,展期完後便收起來,未必易再看到,故在此一提。
正如《與神對話》作者沃爾什說的,「生命是永無止境的創造過程」。每一刻的轉念和選擇,都是生命軌跡的創造。黃耀光在上世紀80年代,是二人樂隊Raidas中的創作靈魂。對於當時的他,創造就是寫出一首首盡善盡美的歌曲。
音樂曾讓他綻放光芒,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但對完美的追求,卻又令音樂成為苦縛,壓垮他的心靈。為了清淨自己,他斷絕音樂十年——直至有一天,音樂如同上天的再賜,以不同面目重新進入他的生命。
差5年便做足100年的中環蓮香樓,終歸還是逃不過結業的命運,從此謝幕〔2022年8月8日結業〕。相比2019年的那次「結業」,今次來得低調而突然,彷彿提醒大家:「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粵劇行會香港八和會館(八和)製作的傳統劇目「江湖十八本」之《七賢眷》剛於早前煞科,在兩個月內前後演了3場,筆者看了6月3日及7月23日兩場。
西方流行樂壇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早有關心國際局勢和社會民生的傳統,從來不乏宣揚反戰、環保或其他社會議題的作品,而且更不時聯手舉辦大型活動籌款,為受大眾關注的事件籌款。
聯合國在2003年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就保護無形的傳統資產(諸如口述傳統、表演藝術、習俗、儀式、節慶活動、製作傳統手工藝品的知識和技能)開展國際合作。中國在2004年成為締約國,香港特區政府隨後執行公約的保護措施。
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第17屆、5月22日至11月21日)的主題是「我們如何一起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意念出自麻省理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院長蕯爾基斯 (Hashim Sark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