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形態塑成的史詩式之旅──策展人/藝術家導賞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技術以極快的速度改變了我們與世界和人的關係。如果我們只專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所產生的變異,我們可能忽略了變化背後的基本動機。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手段勝過目的的時期,技術矇蔽了它們該達至的結果 。回溯最初我們追求改變世界時,我們也許已預視到,我們以大腦來控制世界可能會使我們忘記真正努力的本意。我們奮鬥的初心,是追求生存以外的價值。我們應該承認這些價值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用,給予它們一個形狀和價格,從而監測它們不斷變化的趨勢,以拆解金融和道德之間的糾葛。

—— 莫奔

這裡介紹的是法國先鋒媒體藝術家莫奔(Maurice BENAYOUN又名MoBen)的開創性區塊鏈的神經設計藝術作品: HKACT! ACT 11 價值的形態塑成- 對藝術與價值觀的思辨,展覽由奧沙藝術基金呈獻,麥安策展,現正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 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展出,展期至2022年 11月 30日。展覽資料

 MoV 展覽地點: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圖片提供: 莫奔)
MoV 展覽地點: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圖片提供: 莫奔)
莫奔過往40年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 (圖片提供:OAF)
莫奔過往40年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 (圖片提供:OAF)

人類價值的探索:從腦神經出發

價值形態塑成(Morphogenesis of Values簡稱 MoV)是由莫奔構思和開發的媒體藝術項目,以腦電圖(EEG)和區塊鏈技術作為項目的平台,以人工智能(AI)算法作為手段。莫奔與他的合作藝術家簡鳴謙(Tobias KLEIN)和 Nicolas Mendoza 於 2018 年開發了價值的價值(Value of Values 簡稱VoV)藝術研究項目,MoV是該項目最新研究成果的體現。VoV源於莫奔和簡鳴謙從2015年開始進行的研究項目大腦工廠,結合了神經設計和3D打印,強調物體化:「給予人類的抽象化概念以形狀,並將思想轉化為物體」。MoV 實現了 VoV 的最初目標,即通過讓人類價值可以交換和貨幣化的股票市場,來探索人類價值的相對價值,並構想使這些價值成為具有形體藝術品的可能性。

思想與價值形態的互動

觀眾的參與和互動成為這個項目中所有內容的來源。借助 EEG 設備,觀眾可以直接與自己的大腦互動,觀眾繼而被稱為大腦工人,對計算機生成的生物體形狀及其動態演變做出反應。當生物體遇上表達人類價值觀的關鍵字時,大腦生態系統便會對其存在的角色作出評估。從這個類似策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種反映大腦工人的集體願景。

觀眾使用腦電波探測設備,以思想影響價值的形態 (圖片提供: 麥安)
觀眾使用腦電波探測設備,以思想影響價值的形態 (圖片提供: 麥安)
觀眾使用腦電波探測設備,以思想影響價值的形態 (圖片提供: 麥安)
以腦電波塑成的價值形態數據庫 (圖片提供: OAF)
以腦電波塑成的價值形態數據庫 (圖片提供: OAF)

就像大自然中的生態系統一樣,形狀不是有意設計的結果,而是人為選擇(Artifical Selection)的結果。當價值被塑造為視覺上的3D抽象圖形,這便是形態塑成的過程(Morphogenetic來自希臘語morphê 形狀 和genesis創造,字面意思是「形態的產生」)。由於有不同的大腦工人的參予,數據不斷在演算,因此由大腦生成的抽象化概念成為3D抽象形態,都是每位參與者為這概念的DNA做出了貢獻。

這些抽象形態隨即在區塊鏈上註冊,成為數字資產,可以被收藏、交易、3D打印、物化(馬克思所謂的思想轉化為物體或商品)。在二號展廳的「神經設計站」讓參觀者體驗,並為人類價值的生產、塑形和鑄造作出貢獻。

價值的交易

一旦這些價值被數字化為3D模型,它們就會在區塊鏈上同步註冊為 NFT(非同質化代幣或不可偽造的代幣),表明這些價值已轉換為貨幣單位,並準備在市場上作為商品進行交易。 而參與生成 NFT的人便成為該價值的擁有者和收藏家。他們能夠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代幣交易。在四號展廳的「交易室」展示了價值的實時排名,讓參觀者有機會即時親自參與交易。

在是次展覽中,區塊鏈不僅作為直接交易藝術的平台,而且是藝術家用來表達倫理和政治等問題並擴展藝術創造的媒介,而人工智能是人類思想對藝術實踐的延伸。MoV的核心是挑戰藝術的固有觀念:藝術能否從物質性物體轉變為非物質主體? 而反過來問,藝術能否藉物化的概念,以批判的方式挑戰從自主的主體物轉化為有形的物體?因此,VoV代幣被視為「藝術的種子」,可以在人類活動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傳播和擴散。

藝術與價值的意義

莫奔沒有通過藝術作品提供答案,而是向觀眾提出問題並檢視問題的演變。觀眾可以干預價值的塑成過程,豐富其內容並解讀其展示結果。

當中的意義在於描繪了價值並表達了與價值相關的陳述。從積極的角度來看,觀眾先後成為公眾、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評論家和藝術商人。人類價值成為交易美學項目的關鍵,在此超越表現形式,他們進入了莫奔稱之為「後象徵主義」的過程。它以表述行為的方式影響著社會的金融、倫理和政治階層,屬於批判性融合的藝術概念。

價值形態塑成 也讓社會的道德結構顯露出來。在展覽的入口處,「城市廣告價值」揭示了價值所隱藏的信息,這些信息被詮譯成文字,隱藏在城市廣告中閃爍璀璨的色彩和吸引力後面。

莫奔用他個人收藏的代幣製作了一組二維加密書法作品以闡述他的論點。這組作品展示在三號展廳的一面牆上。在畫廊的另一側,「讀者」與「解讀者」正在探索人工智能作為「第二大腦」,即人與機器之間的藝術表達和跨文化交流的潛力。

人工智能讀取 VoV的3D形狀,試圖理解人類本性的想法。當中與中國書法的相似之處是對文字產生和概念的解釋,就像音樂的和音一樣,將原來的價值術語扭轉往不同的方向。然後,人工智能解讀器將價值序列和它們的諧波翻譯成圖像和文本,它們放在一起,成為人/機器的無形和不可言說融合和詮譯。

最後,在五號展廳的印記是實驗成果,展示了動感抽象化概念如何被具體化,形成名為 「Threedees」的有形物體,是把抽象的動態轉化為物體的藝術作品,屬於簡鳴謙的創作。或像自由足跡這樣的大理石雕塑,告訴我們價值是多麼脆弱, 和一些恐龍一樣,它們可能只是留在泥土上的腳印,或是被美化為大理石上的足跡。

「城市廣告價值」展示了城市如何通過公共傳播和商業廣告展示價值。 在這裡,詩意的文字是從 VoV 收藏家的交易中自動生成的 (圖片提供:OAF)
「城市廣告價值」展示了城市如何通過公共傳播和商業廣告展示價值。 在這裡,詩意的文字是從 VoV 收藏家的交易中自動生成的 (圖片提供:OAF)
藝術家莫奔運用自己收藏的 VoV 代幣進行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OAF)
藝術家莫奔運用自己收藏的 VoV 代幣進行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OAF)
藝術家簡鳴謙與莫奔運用自己收藏的 VoV 代幣進行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OAF)
藝術家簡鳴謙與莫奔運用自己收藏的 VoV 代幣進行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OAF)
莫奔向邵志飛(Jeffrey SHAW)介紹作品 (圖片提供:OAF)
莫奔向邵志飛(Jeffrey SHAW)介紹作品 (圖片提供:OAF)

結語

MoV的深層意義在於它提出了藝術生成過程中的本體轉移。 它反映藝術品以中介的身份,進行物象與主體、概念與形式、人類價值與金融價值演變進化的詮釋。關鍵在於昇華(將世界轉化為莫奔術語中的數據)和物化(將非物質轉化為對象、商品、可交易物品)。世界對數字或金融單位的可轉換性可能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引擎,藝術家通過 MoV這項藝術實踐研究項目,對社會本質與價值意義的變異進行探究。

《禮樂》於2022年11月4日在面書發布內文,並授權《藝術當下》轉載。作者麥安為《藝術當下》加上小標題及圖片說明,並設計版面。謹此一併致謝。

文章副題為《藝術當下》編輯部所加。


展覽資料:
HKACT! ACT 11
Morphogenesis of Values – Speculative Speculations on Art and Values
價值的形態塑成- 對藝術與價值觀的思辨
日期: 30.10 – 30.11.2022
時間: 11:00 – 18:00 (周一休館)
地點: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 麥禮賢夫人藝術館(金鐘正義道9號)

現場藝術家導賞: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qsPAlB5oiATJpxb6iuyw21_rdYwjUD7d1u9LyxhB0Ux4S4A/viewform?fbclid=IwAR221lWh1cC3jcc3fV0gDtuoe7wOElcRi5kA3J0WiLHKBnsOthx2B09rHbU

相關鏈接:
https://www.hkact.hk/act11
https://asiasociety.org/hong-kong

分享: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elegram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