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曾慶宏(Eric)與《過時.過節》主演之一毛舜君。是次訪問大部分時間,Eric的眼睛都是相片中的狀態(相片由曾慶宏提供)
影像藝術

渡人渡己——曾慶宏的初心

電影《過時.過節》英文片名Hong Kong Family 於2022年底上映,是近年港產片新晉導演浪潮下又一成功之作,眾演員演技備受讚賞不在話下,票房又取得不俗成績,難得是不少觀眾看完後表示深受感動,認為電影說中自身經歷,呼應英文片名,呈現香港家庭眾生相,而且是悲傷、難以啟齒的一面。

影像藝術

文念中:靠近光影律動中的火紅刺點

與文生文念中見面,約在仲冬熱日午後。「影於外:香港電影的光景照像」(「影於外」)1展覽完結未幾,文生的其中一雙作品《2046》,仍然靜靜地跨懸兩層走廊。與主編閑談間,文生到了,相機斜孭,帽舌反戴,帶着隨時投身工作的寬暇。

墓碑影像隱去,幽魂影像出現。(粵劇《子期與伯牙》劇照.Agnes Choy ARPS 攝影)
藝術與科技

當寫實的投影影像介入戲曲的寫意性表演,能不深思而詰問?──粵劇與科技(下篇)

隨着藝術與科技結合的世界性風潮,近年香港有粵劇製作嘗試將投影新科技與傳統藝術結合起來。鳳翔鴻劇團的《木蘭傳說》(2019首演,2020重演)和揚鳴藝術粵劇團的《子期與伯牙》(2021)用了比較前沿的投影技術,根據宣傳海報的描述,前者是「3D立體投影」,後者是「3D全息懸浮投影」。

共融藝術

欲通不達、求而不得的《奉天承運》:有關共融通達粵劇的新嘗試和討論

《奉天承運》是西九戲曲中心小劇場的最新作品〔2022年10月19、20日公演,筆者看了首場〕,在日益重視「不同能力人士」權益和社會共融的環境下,由戲曲中心製作的節目把「通達共融」的理念帶入粵劇是值得支持的,只是其成效必須予以檢視,才能追求日後更美好的成果。

邵教授(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藝術與科技

邵志飛:「今時」往往是藝術科技創作的語境

邵志飛(邵教授)從上世紀60年代中至今,一直致力開創藝術與科技的對話,並深研「科技」(techné)的本質。我們訪問了邵教授,聽他現身說法,談談過往的藝術實踐,以及更重要的課題:藝術與研究的軌跡如何與今天的世界共同推移。

藝術與科技

科藝鍊金術—黃宏達(Victor)和他創作的拍檔 A.I. Gemini

日本漫畫《鋼之鍊金術師》中的主角擁有一隻機械右臂,而且擅長運用鍊金術。鍊金術師先是「理解」物質內在,然後將物質加以「分解」,「再構築」製成不同物品、武器,例如變出一支長矛從地面伸出來,又或者變出拳頭穿過牆壁襲向敵人。

文章

無聲的悲鳴

[編者按 :  畫者投稿分享他探索疫情下的無奈和反思的作品。以下是畫者撰寫的文字] 走在天邊的幽谷,尋覓,停歇,等待。 前天,路過小公園,空氣裏透着草香的清新,相伴而行,籬笆牆下的杜鵑䕺,開着白花! 昨天,疫蔓的葉片,徐徐飄落,一片又一片,遮住祥雲,遮住暖日,一層又一層,蓋住慈愛,蓋住憐惜。 今天,呼吸變成原罪,注視變成武器,咳嗽是殺人武器,絕望是主食,一躍而下是餐後甜品,用完離席,下一站天堂! 幽谷無聲,四野茫茫,聽到眾生的悲鳴,走着…… 遠處,一簾暈光…… ### 我一直嘗試在面相中找人性的無常。 看歷史,戰爭締造時代更替,貪婪點燃人類潛藏的殺戮魔咒。大重設的今天,瘟疫是無硝煙的戰爭,老弱被驅往極樂,倖存者惶恐屈從,安逸却遠離,自由很昂貴,已不復擁有。 白皙的紙上,描下只睛孔,凝視中,心底的湧泉,流出困鎖的牢穴,散入大海,飄向彼岸。 歲月靜好,何日再來? 後記:畫作原不需要接連文字,生命本脆弱,擠不進天堂的窄門,留一支禿筆,點染逆旅過客的懷思。(2022年 春) 麥磊宙  Charles Lui Chau Mak 退休前任職國際室內設計顧問公司設計師/項目總監。曾先後於香港美術學院及法國昂熱美術學院( Ecole des Beaux Arts D’Angers France)修讀藝術。作品曾於香港藝術家聯展、巴黎秋季沙龍、巴黎中國藝術家作品展及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 (版畫組)的聯展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