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古琴音樂當下師承情況之蜻蜓點水

古琴音樂,師承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同一首樂曲,同一個樂譜,不同師承的演繹方法會有很大的分別,來自不同師承的琴家經常彈奏的曲目也有很大分別。

疫情三年,今年三月份的《崇基古琴雅集》是香港解封後第一次的古琴音樂會,在中文大學利希慎音樂廰舉行。因為座位不算很多,加上五位參與演出的琴家中,四位都是桃李滿門的古琴老師,也是當代主要的琴家,所以,音樂會的消息一出,立即爆滿,雖然在二十四日加演一場, 座位仍是一下子就一掃而空。

五位琴人合照。左起:謝俊仁、姚公白、劉楚華、蘇思棣、馮通。
五位琴人合照。左起:謝俊仁、姚公白、劉楚華、蘇思棣、馮通。

此次演奏會的五位琴家,來自三個不同的師承。其中,劉楚華、蘇思棣和謝俊仁,師承蔡德允。三位琴家今次彈的譜多數是來源自《愔愔室琴譜》,就是蔡女史所傳的琴譜集,也可以説是女史授琴用的譜。

《雅集》中,另一位演奏的琴家,是姚公白,他可以説是以家學為主,父親姚丙炎是上一個世紀 最重要的琴家之一。姚丙炎除了彈奏與授琴外,打譜方面的成就,在近、現代琴家中,可能是首屈一指,無出其右者。

蔡門、姚門的琴曲風格很容易辨認。姚門的節奏感強,右手的變化很多;蔡門的琴風温文爾雅 ,以左手吟猱為主。

當晚《雅集》中彈琴的,還有馮通。他原以彈琵琶為主,兼好古琴;這相信跟他在男拔萃上中學時,受學於呂培原,有極大的關係。呂培原是琵琶演奏家,但古琴方面也具造詣;他的古琴是來自梅庵派的吳宗漢。呂培原現居美國,近年亦曾多次回港演出,包括古琴。根據場刊,馮通2010年起隨唐健垣學古琴。唐健垣亦曾在台灣追隨吳宗漢學琴。吳宗漢屬梅庵派,此派琴家不少同時兼擅琵琶,因此琴風剛柔有濟;馮通今次演出的《流水》, 右手也明顯有琵琶指觸的痕蹟。

今次的音樂會能集三個門派於一身,可以說是香港古琴音樂會中少有,以《雅集》為名,也倒真的有點雅集的味道。歷史上,不單是琴家,其他好絲竹管絃的文人雅士都有雅集活動。雅集跟現在這些演奏會不同,參加者主要是一群好友,人人基本上都會在雅集中露一手,而且除了音樂外,也會即席揮毫,吟詩作對。説今次崇基這場音樂會有點雅集的味道,是因為演出者不拘於一門一派,而且除了擅琴之外,其中不但有學者,也有視覺藝術家等之故。

此音樂會也讓聽衆同時對香港目前的古琴狀況有一大概的了解,唯若能更全面的話,香港其實還有一支來自滿清旗人慶瑞,後來長居廣東成為嶺南琴派之一員並改姓容的一個師承。嶺南琴界也有一些特色的傳譜和琴曲,例如《悟雪山房琴譜》,以及慶瑞與其側室合著的《琴瑟合譜》;至於琴曲方面,則有《碧澗流泉》等。

音樂除了是人的藝術外,琴器也是影響音樂表現的一種元素。古琴琴器包括琴身、琴弦。古琴傳統上是絲木的結合,琴弦是絲弦,但因古琴由個人怡養性情、自娛及友儕間雅集這種只面對自己以及小圈子的功能,改而走向面向公眾的音樂會,絲弦因不夠穩定而且聲音小、磨擦聲難控,於是鋼弦開始興起,然而鋼弦亦有不足處;三月三日那一場的音樂會中,蔡德允門下琴人 一如過往,使用絲弦,其他兩位琴家則使用鋼弦,耳力敏銳於是可有機會感受兩種弦的表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五位琴家選用的琴也很有意思,有新琴,有舊琴,中文大學還借出了卞趙如蘭教授所贈的明代舊琴。不單是聽眾耳朵的福氣,琴家也有機會交流不同琴器的表現。不過,因為冷氣空調,加上需要擴音,這些對琴器的表現都有影響,有時也不是透過琴家的技巧可以適應。

劉楚華用琴:「萬壑松風」
劉楚華用琴:「萬壑松風」
蘇思棣用琴:自斲琴「悠然」
蘇思棣用琴:自斲琴「悠然」
謝俊仁用琴:卞趙如蘭教授贈香港中文大學伏羲式明代古琴
謝俊仁用琴:卞趙如蘭教授贈香港中文大學伏羲式明代古琴
馮通用琴:唐健垣博士斲琴
馮通用琴:唐健垣博士斲琴
姚公白用琴:倪詩韻斲伏羲式琴
姚公白用琴:倪詩韻斲伏羲式琴
香港中文大學利希慎音樂廳
香港中文大學利希慎音樂廳

至此,我要申報一下:過去三、四年,因為決心全情投入佛法事業,音樂在我的世界中,角色已經從主角退潛於意識深處。作為佛弟子,對音樂的感受,已經不是純粹個人因習性而産生的偏好,要把一場音樂會寫下來,也是對自己心念的審視。樂評是一種帶有權威性要求的活動,別人需要相信你的判斷能力,特別是各門各派對琴樂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取態,論者須亦處於起碼同等高度的造詣,才能產生有意義的意見;否則,就會成為煩惱的製造者。因此,請大家不要把這篇小文看作樂評,請大家把它看成一個是作者跟讀者交流的平台。

三月三日《雅集》選演的都是琴家各自見稱的曲目,功力雖有不同,但各有各特色、韻味。劉師的手患看來多年一直都未完全康復,但她似已克服手患的影響,表現極穩,《水仙操》跌宕有致 ,令人聽得舒服,賞心之餘,亦帶有一種遊走於世間出世間的深度意味。姚師與思棣一向都能保持穩定的水凖,今次也不例外。據悉,因為斷指甲的原因,姚師當晚以無名指代中指彈奏 ,再一次體驗他對所奏曲目之嫻熟,任運自如!

筆者一向提倡音樂人應多積累樂律上的認識。即使是對音樂的愛好者而言,樂律也是音樂欣賞的基礎。謝俊仁對樂律有研究,這次他選彈他自己創作的《商意》,很有心!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更多的琴人也能多重視樂律,否則,不單琴曲的創作會失基礎,連打譜、欣賞都會變成只能空中樓閣式的隨心所欲。若果失去樂律的這一個重要的角度,那古琴音樂就很難有長遠的保育了。

不過,隨著彈琴的人漸多,將來也說不定會有更多喜好研究樂律、精通樂律的人輩出!愛琴人樂觀一下,不失是一件好事!

相片提供: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研究中心

分享: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elegram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emai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