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聞一: 由水彩寫生說 精進人生

符聞一的作品多從日常生活取材, 街頭小景和以勞力謀生的小人物都是他常畫的

畫畫和生活,對水彩畫家符聞一來說是密不可分的。他甚至說畫畫是他的本能需要。

訪問當天的早上他趁教畫的空檔,去灣仔三角街街市寫生,畫到畫簿也滿了,他便去書局買新的再畫; 中午又移師深水埗北河街街市畫。回家還有功課——上色,檢視畫作,檢討怎樣可以處理得好一點,思考用另一種方法又會怎樣,記下筆記,總之每一刻都要比上一刻做得更好。

一天裡,除了寢食,不是畫畫,就是想著畫畫的事。陪母親去醫院覆診,在等候取藥期間,他又拿出畫簿畫筆,速寫周圍的長者。 符聞一的寫生不是單純記錄一幢舊樓或一個保育點。對景寫生,寫的是心,是歳月流逝的回憶和真切的生活感受。

水色故事 感悟人生

入不入畫? 他有兩個準則,一是視覺上的美感,一是眼前的人、物和景像勾起他的回憶。自言不健談的符聞一在畫冊前言剖白: 「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街頭巷尾的生活小景和小人物,小景裡不乏豐富的人文內涵,以水色在畫紙上凝住這些場景,也就為我們曾經有過的時光情境留下了痕跡; 而不同的人物面相,生活和故事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生命感俉。」

北河街街市、大南街街市、灣仔街市……….符聞一的畫簿裡,有港九新界的街市速寫。同一個街市,他畫完又畫,不悶嗎?

「不會悶,同一個景,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手法。」更重要的是街市與他情感的連結。街市讓他重投兒時與爸爸一起的時光,爸爸帶著他騎單車去買菜,那時候只覺街市很髒很臭。人大了,特別是爸爸離開後,他喜歡到街市,嗅著海鮮、肉檔的氣味; 耳邊是商販和客人此起彼落的對談聲。

南生圍河上鄉的風景,教他回想童年時鄉間的稻田; 三門仔船廠外,是他和爸爸曾經散步的地方。他的一些作品裏有著父親的身影,是父親成就了今天的他,他透過畫作感恩。

符聞一兒時在大陸生活。他自小就喜歡畫畫,甚麼都畫,惟小時候生活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讀小學時,他把鄰居送給他的木顏色筆拆斷,取出筆芯,加水研磨,發明了他第一套水彩顏料。爸爸知道他熱愛畫畫,自己慳儉,用省下的錢買顏色和畫具給這兒子。

十多歲移居香港後,他選擇了學鋼琴,考上香港中文大學,毫不猶豫選修音樂。音樂和畫畫都是他熱愛的,但他一直以為待自己沒有精力彈琴時才去畫畫。直至十多年前他讀到本港著名水彩畫家江啟明的一篇訪問,江啟明說視力隨著年邁而衰退。一言驚醒,符聞一於是重拾畫筆。

生活小景 小人物

他曾經畫過油畫,但一幅油畫要幾天才完成,配合不上他熱情澎湃的作畫步伐,於他是問朋友畫哪種畫比較省時間。結果他開始了畫水彩。不斷的自學自修,畫藝開始得到肯定。符聞一的作品曾多次入選國際水彩畫展,最近他的作品《春》入選日本國際水彩畫交流展。他另一幅畫取材於西貢碼頭,漁民在陽光下補網的情景,此作曾在波蘭比賽得獎,並先後入圍美國的國際展和英國的比賽。

「我特別喜歡畫漁民,現在很多漁民都是外勞,他們為謀生而離鄉別井,每天面對風浪,我對他們有著一份同情和敬佩。」

船塢工人、漁民、小販…..,付出勞力謀生計的人都是他愛畫的,藉著畫筆表達對他們的一種關懷和敬意。 街頭的清道夫、垃圾站、垃圾堆、拾荒老婦……都是他入畫的景緻。他特別提到一幅垃圾籮的畫作。「一個個滿載垃圾的竹籮即使是殘舊破爛了,依然堅韌,令我想 起竹的氣節。竹籮比一些高高在上的人多了一份與生俱來的氣節。」他由衷地說。

憑畫寄意, 畫垃圾籮講做人要有的氣節
符聞一說這幅在西貢寫生畫的漁民補網作品, 意外地獲選為一個國際水彩展的優秀作品, 他自己較喜歡的另一幅鹹魚作品,投稿卻不獲認可

美好生活 在於觀察

他自言非常享受觀察,美好的生活在於觀察。他一邊說一邊翻著畫冊,揭到一幅香蕉樹作品。

「只要你細心觀察,香蕉樹就是人生的啟示! 一棵香蕉樹上同時展示了生命的不同階段,筆直的幼年、 堅立就是壯年; 老去,葉子塌下和變得枯黃,活像無依無靠的老人。」

畫班學生的生活中沒有香蕉樹,自然沒有這種觀察入微的經驗,還問他為甚麼香蕉樹中間有一堆東西(枯葉)。

香蕉樹

他在課堂上示範畫勝瓜,但解說完一遍,學生還是未能掌握它的形狀和光暗位,原來他們對未煮熟的勝瓜的形體結構,視而不見。他想說的是,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蔬菜瓜果,都不乏造型的奇特和優美,我們在味覺享受之餘,實在應該好好地觀賞,好好感受生活周遭帶來的視覺美感。

朋友邀請他去 Art Basel,展館裏的人,對他來説比展品還吸引。「高矮肥瘦,燕瘦環肥,買畫的賣畫的,各種體形和面貌神態,都有故事,很有趣呢。」

對符聞一來說,生活和工作是沒有劃分的,畫畫是他的語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買不到米 和廁紙、沒法出門旅行的日子,教他一肚悶氣。那段時間他大量地畫花,讓自己抽離現實,讓自己放鬆。

不斷精進 自我成長

他把自己的音樂學習和心得套用到畫畫上,因為他看到兩者的共同之處是節 奏,節奏就是對比和變化。音樂的旋律與和聲有節奏,畫面造型輪廓與色彩同樣有節奏。

鋼琴老師曾經這樣教他想象樂音(Pitches)—–「聲音是有顏色的,啡、橙、深色淺色」。 他愛吃,就用味覺來感受色彩,所以在水彩畫班上教學生,「顔色是有味道的,有甜味酸味……有葷有素,講求色彩協調就猶如健康飲食中的陰陽調和,色彩的冷暖就如中醫對食物屬性的寒涼之説。」

鋼琴老師教他三大要訣: 「思考」、「聆聽」和「練習」; 應用在繪畫上,就是「思考」、「觀 察」和「作畫」。

做筆記,也是重要的一環,由練琴到畫畫,他都會寫筆記去反思和提醒自己修 正。

畫畫以外,符聞一每天都會閱讀別人的畫作,以前靠看畫冊和展覽,有了互聯網,觀摩的眼界更廣闊。 問他最欣賞哪些藝術家,他說太多太多。油畫大師冉茂芹八十年代移居香港並設帳授徒,符聞一那時候跟自己說,等老了便找他學畫畫。豈料冉茂芹未幾就移居台灣了。這件事再次提醒他要活在當下。

每隔一段時間他會拿出舊作檢視,通常都會發現大部分畫作都不入眼。不斷自省,不斷求進步, 也就是修行吧? 「一定要想著進步…….」這位說話沒有高深道理的藝術家在切切實實地實踐精進人生。

自言為食的符聞一喜歡用水彩畫自己日常吃的食物

藝術家簡介

符聞一,自幼喜愛音樂美術,曾生活於印尼和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學士及碩士。現從事創作和美術教育,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水彩課程。其作品多以生活小景和小人物為題材,以平實的美說自己的故事,為流逝的歲月留下生命的足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