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道德經》而來的設計靈感 道可道Fashion 道

進念二十面體又有新作《道可道Fashion道》—–一直把經典融入劇場的胡恩威今次與大家共學《道德經》,以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義與名,集書法、水聲、時裝表演和數碼藝術科技於一台,虛實互動,引發觀眾,特別是藝術、設計和科技創作人從中思考非常的Fashion Show和非常的「道」。

在《道可道Fashion道》負責時裝設計的盧聲前(Sing)和數碼影像的胡海瀚(Benny) 接受了藝術當下的專訪,兩人分享在《道德經》思想框架下的創作歷程和心得。

觀眾應抱著看時裝表演還是看劇的心態入場觀賞?

Benny :  《道可道Fashion道》是介乎Fashion show和多媒體劇場演出兩者之間的製作吧,是劇場表演、音樂、書法、動態追蹤技術 (motion capture) 與數碼人偶等元素糅合的體驗。

Sing :  我為這個演出造了 九件上裝,九 件下裝,由九位演員著上演釋即81種組合,與《道德經》的81章相互關連。觀眾會看到服裝上有不同的投影和Art Tech動態捕捉虛擬換裝,可能會感受到豐盛的體驗,又或者是對於時裝概念的一種衝擊,或者思考一下我們和時裝的關係是什麼。

光影與時裝,與演員和音樂又如何互動?

Benny : 這場表演的結構是在81分鐘裡,一分鐘一章《道德經》。即時的動態追蹤(motion capture)技術會將演員的肢體動態轉化為特別的視覺效果,有點像數碼化的木偶劇。還有動態追蹤技術的應用,在演員的衣服上投影,無限換裝和虛實結合,人與科技的互動營造出多維度的體驗。

在創作過程中,我和Sing一直緊密合作,在他的意念上點火,撩撥靈感,這一刻我們還未知道成品是怎樣的。演員們與此同時在上正念工作坊,而音樂總監于逸堯和陳浩峰則在收集81種水的聲音組合,屆時大家會看聲色拼合的效果。

Benny 為《道》設計的數碼人偶
動態追蹤技術把演員的肢體活動轉化為特別的數碼影像
《道可道Fashion 道》眾演員

你們分別是怎樣投身時裝設計和多媒體設計的?

Sing :  我的爸媽是教師,我自小就習慣了循規蹈矩,喜歡畫畫,但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很被動,直至報讀大學時才發現原來我有選擇。初時靠剔除法選科,選讀了香港中文大學工程系,但結果天天走堂,提不起興趣學習。後來轉到香港理工大學的設計學院,接觸過產品、環境、時裝設計,發覺拿起布料拼合最有feel,於是就選讀了時裝設計。記得有一次做功課畫mood board,由零到一,很實在的創造,好有存在感。而且創作是沒有對與錯的。

Benny :   我在大學主修媒體藝術,本身喜愛攝影,在影像裡找到令自己平靜的思考空間,以及尋找細微事物背後意義和邏輯。約20年前我看過進念的《香港漫遊》,感覺十分震撼,自此我對劇場、空間、光影互動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我也在為一個時裝品牌做Creative Direction,在這個崗位裡我有很多機會去用燈光、音樂和節奏等等formalistic approach 去轉化意念。

 

你們會追時裝潮流嗎?  對時裝業的取態是怎樣的 ?

Sing :   主流的時裝都是由市場主導,令大家的自主空間少了。以前的我由頭到腳都要講究,現在的我與朱伯格差不多吧,最鍾意穿同一件衫,簡單輕便。可能是年紀大了的緣故,簡單之中有一點detail就好了。今天的時裝品牌都轉向網上營銷,實體店和時裝潮流為何事? 這些都是我在思考的問題。

Benny :   我是時裝消費者,又是創作者。我也喜歡買衫,在今次的創作過程中我在想我們常常說究竟「人著衫」還是「衫著人」,衣服是我們第二層皮膚,我們的居所、環境、社會是第三層;那麼是環境跟隨我們改變,還是我們跟隨環境改變呢?

觀眾要做功課,觀看前先讀《道德經》嗎?

Benny :   觀眾若對《道德經》有一點認識,會較容易投入演出。

Sing :  《道可道Fashion道》不是要教授或說教式宣揚《道德經》,不明白經典也沒關係。

你在《道可道Fashion道》想傳達的artist statement是甚麼?

Sing :  《道可道Fashion道》像一道橋,讓大家游走於虛與實,美與醜……界線都很模糊,一件衫的設計,愈是去思考它是,它就愈不是。我用布料、剪裁,讓《道德經》的思想貫穿演出,為觀眾帶來加倍豐富的視覺與思考空間。譬如我做的其中一件衫是內外反轉的,將縫合的骨都外露,衫的內裡可以比外面好看。我們習以為常,裙子有一個窿,那麼有三個窿的是不是裙?

內外反轉的上裝

Benny :   《道德經》分《道經》和《德經》,教人如何走路,時裝表演令人想起catwalk和 runway,兩者放在一起是很有趣的互動。《道德經》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道可道Fashion道》要說的,就是找自己的道,自己的位置和要走的方向。

你對《道德經》哪一章感受特別深刻? 《道德經》提出的思想對你日常生活和創作有甚麼影響?

Sing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我對這句感覺特別強,當你有對美有認知,你便會開始對相對的醜有所認知。還有就是虛和實的相對概念。《道德經》的道啟發我用非時裝的層面入手去探索設計,不為時尚,在創作過程中產生的靈感也超越了設計本身。

 Benny :生活和創作對我來說是密不可分的,創作就是去回應當下和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電影或電玩設計的CG可以做很貼近真實的影像,但這次多媒體劇場製作裡應用到的科技,目的不為求真,而是探索界限的工具,探索虛與實,美與醜,永恒與瞬息萬變…….。我在做資料搜集時發現了有一個軟件,只要畫好紙樣,一按掣就可以見到電腦繪圖的成品。

《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是一部涵蓋人生大智慧的經典著作,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經典。

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後來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後為《德經》﹐合稱《道德經》,共81章。「道」是事物的本質,「德」是事物的功能體用。「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之道;「德」並非只是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具備的高尚情操以至處世之道。

盧聲前 (1)

盧聲前 (Sing)

時裝設計師。於香港理工大學修讀服裝設計。盧氏曾獲2005年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的「青年設計大獎」和2010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優異設計獎。他先後在2006年及2007年入選日本東京Onward Kashiyama Co Ltd舉辦的New Designer Fashion Grand Prix總決賽和香港時裝節「香港新系列時裝創作大賽」總決賽,於2008年獲選代表香港參加德國柏林的INFASHION時裝展。2010年獲得「DFA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他於2007年推出其個人品牌「PLOTZ」,以布料為出發,將布料質感、花紋及顏色與生活中的經驗和感受結合。

2010年參與由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Popping UP》展覽;2016年,他與香港文化博物館合作辦展覽,將傳統工藝與時裝設計結合。

胡海瀚 (Benny)

多媒體設計師。2005年畢業於澳洲RMIT,主修媒體藝術。他執迷於影像與聲音的互動及敍事結構,曾獲校內「最佳實驗錄像獎」。返港後從事音樂錄像,電視廣播及多媒體劇場等創作。

 

2002年初次以檢場角色參與導演榮念曾的劇場演出《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2007年加入「進念•二十面體」,2008年參與《荒山淚》的創作,開始為榮念曾的演出當創作統籌及製作投影。2010年參與《舞台姊妹》的實驗影像設計,在舞台上嘗試用投影模仿光影效果。2011年參與《百年之孤寂10.0 – 文化大革命》的影像創作,將電影語言的“MISE-EN-SCÈNE”與非線性敘事結合。2009到2017年間,負責《夜奔》巡回演出影像,從影像設計的角度幫助藝術家展開傳統訓練與當代舞台形式的對話。

《道可道Fashion道》
藝術總監及導演:胡恩威
時裝設計:           盧聲前
音樂總監:           于逸堯、陳浩峰
數碼影像:           胡海瀚
演出:              姜卓文、許傲群、劉國匡、利曼莎、林宣妤、劉俊堅、蘇楚欣、謝昊丹、楊永德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11月26日 (五) 下午3時;11月26及27日(五 六) 晚上8時

門票現已公開發售:https://www.tickets.zuniseason.org.hk/zh-hant/the-tao-of-fashion

《道可道 Fashion道》觀眾可優先登記參與進念舉辦Arts Tech ABC兩天速成班 (11月23-24日)。

 
253830952_4639735819415969_1674407324326967131_n

演出+展覽+NFT
進念 X 光尚文化
《道可道Fashion道》推出全港第一套劇場NFT
導演胡恩威親筆創作81幅書法作品,由《道德經》81章當中每章揀出一個單字而成。觀眾優先於劇場內見「真」跡,再網上投票選出最喜歡的9款。一套9款將做成NFT上架免費送贈所有參與投票的觀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