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佩明

羅佩明

自由創作人,喜愛藝術,熱愛生命。遊走於寫作、翻譯、攝影及身心靈修持等領域,隨緣而遇,隨心而行。
Photo by 五玄土 ORIENTO on Unsplash

茶禪體驗: 藉茶練心 以茶結緣

無論泡茶或品茶,最重要是好好體會當下一刻 生活處處皆是禪,行、住、坐、臥都可以成為禪修的一部分,即使小如一盞茶,也能為我們帶來深刻的感悟,像法鼓山茶禪隊員葉慧心,近年就通過「藉茶練心」的修行,體會到更多佛法的智慧。 葉慧心於2016年加入法鼓山香港道場的茶禪隊,當時對茶藝並無認識,純粹抱著好奇心態去參與, 而茶禪隊的角色主要是支援道場的活動,例如在佛誕或新春期間設置茶席,奉茶給參加活動的人士享用,好讓有緣人能夠在輕鬆自在的環境下接觸佛法。 茶禪講求身心放鬆,每場茶席開始前,主持人都會帶領負責奉茶的「茶主人」(茶禪隊員) 及「茶侶」(活動參加者) 先做 一套名為「坐姿動禪」的動作,務求品茶時能做到「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清楚放鬆,全身放鬆」。隨後茶主人會給「茶侶」泡三巡茶,期間需要禁語,直至三巡過後,大家便可以談話,互相交流感受。 修習茶禪五年,葉慧心自覺從中領悟到不少佛門智慧與人生哲理,對修行大有裨益。 「我覺得茶席猶如人生的縮影,好像我們佈置茶席時需要挑選茶壺,但很多時候卻發現自己喜愛的茶壺已被人取去,正如我們的人生也經常要做很多選擇,但在選擇的過程中,亦未必事事如己所願。」 學習轉換心態 因緣變化難料 她續說﹕「其實每個茶壺都有它的特點,壺耳的大小、壺咀的高低各有不同,怎樣才算好,感覺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必須學懂轉換心態,即使拿不到喜歡的茶壺,得不到心儀的東西,只要隨遇而安,說不定會看到另一番風景。」 選壺固然不能執著,泡茶也一樣。儘管你知道某種茶葉需要以甚麼水溫、用多少時間沖泡,也不代表你定能泡出理想的效果,因為往往有許多外在因素,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那就像我們的人生,也存在著很多變數,例如你本以為在大公司工作必定前途無可限量,但最終發覺自己跟同事們根本合不來,難以繼續共事。這些因緣的變化,都是我們預期不到的。」 接受無常,可說是修習茶禪的基本步。也就是說,即使泡出來的茶未如理想,也不要介懷,若因效果欠佳而不斷思索為何會泡得不好,那就無法回到當下。「其實法師也會提醒我們,當下那一刻是甚麼就是甚麼,你只須接受它,千萬不要讓之前的得失心情影響到下一泡,而是要好好體會那一刻。」 專注身心感受  覺察力自然提升 當然,道理人人明白,但實踐起來卻始終有點難度。葉慧心不諱言,起初修習茶禪時,的確很在意能否泡出應有的香氣和茶味,甚至會刻意把味道想像出來,幾經鍛鍊才懂得拋開執念,把注意力放回身心之上。「當我們更專注於身心的感受,覺察力亦會隨之提升,一旦遇到不如意的境況,也會更快釋懷,更容易放下。」 事實上,修習茶禪的目的正是要「藉茶練心」,通過六根的覺知去消融我們的分別心和批判心。「我們喝茶時,只要覺察到茶色、茶香、茶味以及注水出茶的聲音就可以,不必判斷那是否我們所喜歡的色、聲、香、味,就算泡出來的茶帶有苦澀味,也不要心生厭惡之感。」 所謂「練心」,就是無論你遇到很合心意的東西,還是很不稱心的事情,只要清楚知道就足夠,無須作出喜惡愛憎的判斷。「好壞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概念,有了判斷,就很容易變得不中肯,正如一杯苦澀的茶,即使你覺得不好,但也會有人喜歡。」 說到底,心念才是最重要。萬事萬物都有終結之時,茶席如是,人生如是,關鍵在於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本著一份善念。「這個茶席完結了,還有下一個茶席﹔此生完結了,還有來生。修行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所以我們必須在這一生多種善因,遇到逆境也要心存善念,安然面對。」葉慧心解釋道。 同樣地,為茶侶奉茶,重點在於一顆純粹的心。「如果你有用心去泡茶,別人是感受得到的。你的茶席辦得好,人們下一次又會再來,並會向親友推介,從而接引到更多人來到道場。有因緣的話,大家還會留下來學佛修行或者擔任義工。」 雖說每場茶席都是「一期一會」,下次能否再聚,誰都無法預計,但葉慧心深信,修習茶禪不單可藉茶練心,更能以茶結緣,弘揚佛法。她希望每位茶侶都可以體會禪修的清淨放鬆,正如《維摩經》〈佛國品第一〉所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只要我們讓心沉淨下來,就可以把世界建設成人間淨土。

Read More »

「紡如人生」常霖法師禪藝展

是次展覽以一件五十米長的編織品為主軸,配合多幅攝影及大字作品,建構出一個充滿禪意的藝術空間。 人生過程猶如紡織,經線代表生命的長度,緯線則是生命的寬度,如何取捨可以是個人的選擇。 人生路高低起伏,時直時曲,猶如紡紗織布,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現正於南豐紗廠舉行的「紡如人生——常霖法師禪藝展」,就是透過紡織與禪藝,展現萬物多變、世事無常的生命真諦,並藉著一系列涵蓋不同領域的藝術品和工作坊,將禪修帶進日常生活之中。 是次展覽以一件五十米長的編織品為主軸,通過巧妙佈局貫穿於多幅攝影及大字作品之間,引領觀眾走進常霖法師(前為香港著名攝影師葉青霖)的禪藝世界。法師表示,這件由多種物料組合而成的編織品,正是其人生寫照,他還特意將自己的一對僧鞋織在上面,好讓大家知道那就是他一路走來的足跡。 「很多人以為出家後,一切都會回歸平靜,但其實我出家後的人生,同樣是彎彎曲曲,高高低低,並非一片坦途。」人生有起有落,出家人和普羅大眾都一樣。即使是藝術品,也不可能恆久不變,永遠處於同一狀態。「好像這件展品,放久了也會褪色,垂下來的東西亦會逐漸脫落,變成另一個模樣,這就是佛法所指的無常。」法師解釋道。 正因為人生無常,一不留神就會被那許許多多的始料不及牽動情緒,影響生活。所以,我們需要通過禪修提升覺察力,保持清明心,以免受情緒所困。常霖法師直言,做任何事都可以是禪修,像他和兩位紡織藝術家一起製作編織品,其實也是一種修行。 「兩位藝術家起初很在意編織品的結構,其後卻發現放輕鬆去做,效果反而更好。」他續說﹕「不用方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當然,從頭到尾都不用方法也是不行的。最初我們必須努力地運用方法,但隨後就會察覺,放鬆後想出來的東西才是最好。」 一對僧鞋,象徵著常霖法師人生路上的足跡。 從不同角度觀看每件展品,因為角度和光線改變了,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也會截然不同。 兩位藝術家與常霖法師就是以圖中所見的傳統編織工具,製作出那件貫穿整個展場的大型編織品。 黎潤詩說﹕「我本身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稍有差池就會把製成品拆掉,寧願從頭來過。但這次跟常霖法師合作,我會叫自己不要想得太多,即使有一點瑕疵,都會欣然接受,因為從整體著眼,其實也看不出有甚麼不好。」 誠然,不完美也是一種美,像是次展出的一系列攝影及大字作品,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簡單純粹、自然流露的「禪的美學」。 常霖法師坦言,他從未學習過書法,數年前開始畫大字時,更刻意不用筆墨和宣紙,而是以油漆掃和乳膠漆把大字畫在有皺褶的扣布上,目的是為了破除世人固有的觀念,希望大家別把這些大字視作書法。同樣地,禪修也並非如一般人所想那樣,必須正襟危坐刻苦修煉,而是可通過不同形式進行,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 法師更想藉著這個展覽,跟觀眾分享攝影和畫大字時頓斷一切思維的體驗,例如其中一幅作品名為「放下」,那隻拍著翅膀的林間飛鳥只是以手機隨心拍攝,既無精準計算也沒深思熟慮,但效果卻是意想不到的好,正如他所說﹕「我們周圍其實有很多美麗的事物,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用心去感受。」 此外,常霖法師還建議我們多從不同角度觀看他的作品,像其中一幅將流水影像與「法」字合而為一的展品,在不同的角度和光線下,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這不但反映了法師常說的「無常」,同時亦點出了作品的主題﹕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為鼓勵市民親身體驗禪修的好處,是次展覽更提供多個不同類型的工作坊,包括「畫大字工作坊」、「編織體驗」及「陶禪工作坊」等,讓大家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禪藝滋養身心。展場內還設有四個「心呼吸空間」,供在場人士即席嘗試「停一停 心呼吸」的正念練習,將自己帶回當下。 修行是終身事業,寧可短,不可斷。無論你是不是佛教徒,都可趁著這個難得機會,來一趟輕鬆自在的心靈之旅,全面感受禪修的樂趣。 「紡如人生 ― 常霖法師禪藝展2021」 日期﹕即日至2021年7月4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地點﹕南豐紗廠 ― 紗廠坊 (荃灣白田壩街45號) 活動網頁﹕https://www.themills.com.hk/event/weaving-lives-zen-art-exhibition/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