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Navigation

Event Views Navigation

Today

「豎琴靜心」工作坊

讓你沈浸在豎琴現場演奏的琴音樂韻,感受平靜安穩的身心,同場介紹「生理回饋法」(Biofeedback)於豎琴療癒之應用法,實體參加者可試用科學儀器以掌握個人心率、壓力等數據,從科學角度重新認識音樂對放鬆身心的效用。 附設活動(自由參與,無須另行報名) 適逢1月15及16日Re:Fresh全新的線上精神健康自助平台試行暨中心開放日,實體工作坊參加者可以率先欣賞本地藝術家UUendy Lau專為本館設計的大型Wall Art及手繪畫作,透過簡約的藝術與你的內心小孩來一場真摯的對話。我們還為你準備了一系列感官紓緩體驗:一小瓶專屬你的香薰按摩油來放緩心跳,一小個聲頻道具產生的豐富泛音來深度放鬆,或一小口清新花茶來紓解壓力。好好享受純粹的Me Time,為你的2022年作個美好的開始。 日期|2022年1月16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30-4:30 收費|免費 形式|以實體及線上視像對話平台進行 講者|李嘉雯小姐 (豎琴療癒師) 名額|線上300人;實體18人(名額先到先得) 報名 | https://formfaca.de/sm/5LfVNIyPo

「回憶沒有歸途」 展覽

a.m. space 香港上環永樂街172-176號永富商業大廈6樓602室, Hong Kong

「回憶沒有歸途」展覽為藝術家朱樂庭、曹焯焱的雙個展。二人透過傳統媒介,包括新水墨、拓片、篆刻、書法等表達當代人文面貌。創作呈現對回憶的追溯,無論是某時某地封塵碑文,或是童年泡影懷舊的召喚。回憶是時與空的混合物,他們以實驗手法呈現不同迥路,反映立身時代,個體與大歷史千絲萬縷的關係。 展覽日期 日期:2022 年 1 月 22 日至 2 月 18 日 地址:上環永樂街 172-176 號永富商業大廈 6 樓 602 室 時間:逢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7時;周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請先致電2892 1998預約 「碑象徵一種終結,一個回憶。人面對離別時有一種惆悵及愁情,好像過客有的心情,所以他們想立碑,令之後的人都知有此事發生。面對人、生命的離別都一樣 。」 水墨畫家朱樂庭用新水墨、拓印、裝置、和雕塑等媒介創作,她一系列以「碑」為主題的作品,以黑白雙色營造出拓片般的效果,將風景立為碑;而風景中的碑,則使過去和當下,皆成為需要凝神默記的情境。這種時空錯置的幻相圖景切實地銘刻了朱作的肌理。   曹焯焱 《青春常駐》 油漆木門 206 x 85 x 4.5cm 2021 曹焯焱在快餐店紙袋上以書法寫童年回憶 《小楷 「IQ博士」「彩雲國物語」「數碼暴龍」「皆大歡喜」歌詞》,水墨紙袋,15 x 30 cm一組4件,2021   曹焯焱 《匆匆那年》,印蛻、宣紙打印本,直徑25cm 一組4件,2022  

「Wild Things 野生嘢」楊學芹 x 張亦亞 雙人展

Parellel Space 深水埗大南街202號地下

兩位新晉抽象派女畫家楊學芹(Kanny)及張亦亞(Laura) 聯袂呈現最新油畫作品,展現⼈與⾃然無可窮盡的多樣性關係;將⼀組且⽣且熟的作品交織在⼀起,儘管風格迥異,但互相輝映, 使得兩⼈的作品相得益彰。 Kanny 喜歡觀察光在空間中的折射,游走於影像和聲音領域中去演繹和理解事物的特質。她說創作過程是觀看不同物料相互迴響,傾聽緊扣的形狀和感受同在的靈性。 Laura這幅作品的靈感來自在香港灰暗的日子,霧氣籠罩著山嶺,藍綠色的海浪和灰色的陰影構成了集體的悲傷。 張亦亞  油畫 80 x 61cm, 2019 Laura說她與Kanny都對浪、岩石的裂紋、穿透樹蔭的光影、瞬息萬變的形狀、有不同層次的物料和發光的漸變色彩.......還有沉浸於畫畫之中。 Laura表示:「對我來說,我的創作是研究作上天創造的有機圖案,這些圖案就在我們身邊和每個人的內心。我一直在思考重複、冥想、宏觀和微觀、外在和內在等概念。今年在我鑽研油畫創作的過程中,外面發生了急劇變化,這令我有一段時間擱下了作畫的直覺,轉為注重繪畫本身的物質性。我在不斷實驗和嘗試。」 特別合作活動 Soundbath with ONDO 日期:13/2/2022 時間:3:30pm - 5pm 收費:$300 (作為捐款) Rituals & Resonance Performance by Reggie Yip & Kawa 日期:16/2/2022 時間:6pm - 8pm 收費:$250 (作為捐款) RSVP:報名查詢 [email protected] 關於楊學芹 @kannypaints 楊學芹在紐約帕森斯新設計學院主修平⾯設計和數據可視化,同時開始挖掘⾃⼰對⾊彩的興趣。她在澳洲居住期間開始傳統風景油畫的創作,並於 2020 年返回香港後⾸在群展中展出作品。她隨後轉向技術性的實驗,⽤不斷的重複,宣洩⾃⼰無盡的情緒。 關於張亦亞 @laura.y.zhang 張亦亞在香港南丫島長⼤,在英國利茲⼤學學習美術。畢業後回港在畫廊⼯作。最近她在畫廊中嘗試將新晋藝術家的作品放在電⼦⾳樂的環境中,產⽣聲畫結合的特殊效果,得以⽀持 他們嶄露頭⾓。她2018 年⾸次舉⾏⼩型個展,Step by Step(進階),作品以分刑圖繪和冥想式圖標為主。她近期⼀改畫風,發展為充滿活⼒的分層油畫風格,猶如融合了⾊彩、紋理、漸變和重複的交響樂。

「妄.茫」Louis Wong 個展

Yrellag Gallery 香港中環太子臺13A地下, 香港, 香港

自學繪畫的藝術家 Louis Wong 正舉行個展「妄.茫」。 在畫紙上呈現的是幻影與錯覺的組合。Louis 以繪畫作語言,作品都是他的自省,他嘗試透過肖像畫與外面的混亂世界交流,用色大膽而自信,畫中角色似遠又接近現實。 Mother and Bread (2021) 在冬天的寒冷早上,穿著睡袍的母親為兒子準備早餐,她凝望著麵包在躊躇一家人怎樣撐過這一天 展期 2022年1月25日 ‑ 30日 (每日) 2022年2月1日 ‑ 3日 (每日) 上午9時 ‑ 下午8時 (11小時) 2022年2月4日 ‑ 5日 (每日) 下午1時 ‑ 8時 (7小時)

盲彎處 —-徐皓霖個展

rnh space 九龍大角咀荔枝角道175-185號嘉福中心一樓121號舖, Hong Kong

RNH Space正舉行徐皓霖個人展覽「盲彎處」,主題為探討資本主義社會中情愛、情緒和身體被商品化的現象。H徐皓霖的作品以錄像、攝影和裝置藝術的形式,剖析浪漫關係乃至日常生活中被扭曲的現實,並透過聚焦、提煉和刻畫局部細節和商品符號,重新審視無孔不入的商品化現象如何令人變得麻木。 展期 :        2022年2月12日至3月31日 開放時間: 下午3時至7時  (星期三至六) 展覽簡介如是說:  正如 Eva Illouz 的著作《為什麼不愛了》(The End of Love)所指,在資本化滲透的時代,愛情淪落為消費主義的傀儡——當我們聲稱愛上一個人的某種特質時,不過是愛上其消費品味。情感與商品的糾纏令我們的真心變質卻不自知,所謂發自內心的愛慕,其實只是一場對商業把戲拍手叫好的鬧劇。 展覽《盲彎處》的英文名稱取自菊池桃子的City Pop歌曲《Blind Curve》——意謂當我們難以釐清情愛中潛藏的複雜性與危機時,或許應換個角度以揭示其本質。 徐皓霖的藝術創作多著墨於媒體對親密關係和情慾的刻畫,她認為媒體的表達無時無刻不在操縱著我們對情愛、歡愉、心碎的理解與表達。其中最不證自明的是八十年代日本的昭和美學以及City Pop音樂,娛樂界所呈現出來的夢幻泡影,為當時活在經濟泡沫下的人們提供逃避殘酷現實的空間。這種令人著迷的文化現象為徐氏帶來靈感,她在創作中刺破這些泡泡,還原人類情感的真實面目。彷如歌曲中歡快的節奏襯托著傷感的歌詞、人氣偶像無畏地訴說自己悲傷難堪的故事,她的作品總是誠實地表達現女性脆弱、慘痛、自虐式的情緒,主張女性抵抗被資本主義、父權社會操縱的宿命。 簡介 徐皓霖(生於1997年)於2018年畢業於英國列斯大學,獲藝術及藝術史文學士。她的創作圍繞個人經歷、性別政治、邊界以及邊緣敘事。她偶爾會寫詩。 相片:  Herman Chan @herman.hermanchw  

靜謐松林 – 黃家偉水墨個展 (線上)

靜謐松林 水墨設色紙本 90 cm x 90 cm 香港本土藝術家黃家偉的個人水墨展「靜謐松林」移師線上舉行。 展覽展出他近半年以羅漢松為創作題材的作品。這系列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黃家偉 26 年前有緣於南蓮園池得到一株已有 2000 多歲的大葉羅漢松的幼苗。經他悉心照料,當初 13厘米的羅漢松如今長至 1.5米高,這棵松不止於家中的裝飾盆裁,還是與他一起成長的夥伴。松的枝頭向天伸延,讓黃家偉感悟自己在藝術的修行路上從未懈怠。 羅漢松在傳統文化中有長壽、守護之意。傳統國畫中的羅漢松多數形象核板,而黃家偉破舊立新,用現代畫風和個人風把每片葉的形態細緻地繪畫,精心巧匠。葉子在畫面中展現出萬象重生的氣息,寓意團結和充滿正能量,而每一片葉都對構圖起著重要作用。黃家偉筆下的羅漢松省去了根莖枝幹,僅提取松葉的形象,將一簇簇的松葉佈滿整個畫面,簡約而不失讓人一眼望出是松的形象。 松是主角,同時和諧地融於背景中。藍、紫的主色調,營造出神秘且深邃的清靈效果。畫中還有黃家偉的情感和思想。 作品「靜謐松林」在視覺上有如水晶燈般令人暈眩,又無法抗拒的懾人力量。一簇簇松葉彷彿像從紙生長出來,畫紙下有樹根。空白的紙,因為畫上了葉而產生某種存在的價值,也就是說葉成就了根。葉群交錯互動所產生的視覺效果令人驚喜又感動。松如人,無論在多麼陰暗的地方都能夠生長,展現耀眼的尊嚴和善意。 「且聽松吟」結合了黃家偉「觸動心靈·浮翠流丹」系列中魚的形象,呈現了一棵松由下而上,朝天不斷生長的狀態。三條魚似乎在與松對話,兩者接觸的地方是畫面最明亮的部分,喚起我們對連結的渴望。 泰然自若 水黑設色紙本 90cm x 90 cm 祥雲禪松 水墨設色紙本 125 cm x 96 cm 他憑畫寄意,藉松歌頌生命和人性美好的核心,緊密的枝葉像群體的力量,體現出他關懷社會之心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版圖: 劉洋雕塑個展

Artspace K 香港淺水灣道 109 號影灣園商場G105-106, 香港, 香港

雕塑這種藝術沒有那麼強的爆發力, 但是它會長久存在,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當你離開它的時候,才發現, 原來你的生活中少了一個東西。 ---劉洋   相見時難  青銅  65.5 x 12 x 34 cm 2019年 那一夜  青銅 17 x 11 x 40 cm  1998年 Artspace K 將於 2022 年 2 月 24 日至 7 月3 日舉辦「版圖─劉洋雕塑個展」,展出當代雕塑藝術家劉洋23件中小型青銅雕塑作品。展品包括2022 年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的永久裝置《雪孩子》以及多件座落在不同國家的巨型雕塑原型版。 劉洋熱衷於用雙手、不同的工具及材料刻劃出富有在當地人文色彩及風情的雕塑作品,引發觀眾的共鳴。他曾經說,在不同地方創作雕塑的時候,看著當地孩子在自己的雕塑底下穿梭玩耍,在雕塑影子裡長大。「這些孩子長大後可能會遠離家鄉,當他們回到家鄉的時候,也許一切都變了,可是雕塑還在那裡。這個雕塑,就是他們的家鄉,就是他們的童年。」 他遊歷不同地方為當地創造獨一無二的城市風景,雕塑是一個地方的藝術座標,情感的載體,也是他帶給當地人的生活記憶。 策展人李宇涵說,是次展覽中《雪孩子》作品獲選為「2022 北京冬季奧運會」公共雕塑,放大成 5 米高巨型裝置永久陳列於冬奧公園,此作品表現出朋友、戰友間堅毅團結的情感。 雪孩子 青銅  24 x 24 .5 x 59 cm  2020年 此次展出劉洋《生物與幾何》系列作品,描繪出人與土地之間的互動及情感,且富有童趣。作品姿態豪邁奔放、散發出歡樂與溫暖,將生物與幾何以誇張比例、逗趣的造型及簡潔有力的創作方式呈現,使得作品更為生動,也增添許多想像力及故事性。如《大樹下》、《同班同學》、《家門口》作品描繪出親情、友情與鄉情,是劉洋對濃厚的親情關係的獨特見解;作品《天鵝湖》、《睡美人》取材於芭蕾舞劇,讓幾何體舞動起來。 大樹下  …

「真摯關係的力量」藝術展覽 (網上)

線上

黑色/深色的背景代表自己當時的情緒比較負面,但後來的過程變得比較順利,心情轉好了,所以畫作上有一些花朵和心心。— Yenthei 紙飛機穿過彩虹。代表著我喜歡旅遊及挑戰,還有衝出框架、突破限制。” – Keller 20名曾經意外懷孕的少女參加由母親的抉擇主辦的「真摯關係的力量」項目,她們在鍾日華 (Gary)、李家倫 (Clive)、 陸珊 (Shan)三位本地藝術家 的指導下,使用不同的藝術媒介來引導畫出自己的經歷,在過程中重拾自我。她們的作品將於「真摯關係的力量」藝術展覽出。 她們很多都因為要長時間保守懷孕「秘密」,得不到社區支援而感到無力及無望。是次藝術展覽締造平台,讓她們以藝術分享自身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意外懷孕少女的心路歷程。 導師Clive 說在進行工作坊期間,有參加者說一班女孩給她很大勇氣,去講出一些以前不敢講的說話,去修補一些關係,而Clive在作品中也找到這種感動,並且深感真實的關係是脆弱的,很需要我們去珍惜。 陸珊說參加者在工作坊上經歷了身體和物料溝通的過程,從她們手中創造的物件,都包含了她們的情緒。她們通過創作,更瞭解了自己。Gary 認為藝術創作最重要是真摯地表現自己的感覺 。 「真摯關係的力量」藝術展覽 2022 開幕典禮(透過 Zoom 網上舉行) 日期:2022 年 3 月 28 日(星期一) 時間:6.00pm-6.45pm 星級大使彭羚將與藝術家及導師們進行訪談,分享他們一起走過生命轉化歷程的點滴。 免費登記出席 https://www.tfaforms.com/4969705 。  

「生 。土 Being Soil」芳子 x 阿步 插畫展

Let It Be 上水符興街1號D鋪, 香港, 香港

滑著手機的你,和自然相距有多遠呢? 現代都市生活離泥土,似乎很遠。 而土地與生命的距離,卻原來是那麼 近,互為一體,你我不二。 基本如空氣,如雨露,如風雪,如陰晴,如 農耕,如牧養...... 人,因傲慢無知,漠視大自然精密規律,長期肆意侵 奪破壞。 生。萬物相互依存,人只是當中渺小的一員。 土。低頭靠近土地,重新學習生命與自然的奧妙。 如是, 「生。土」 這是關於泥土和自然的展覽,兩個藝術家擷取了由春入夏的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四個節氣作畫。 阿步描繪節氣的畫作原稿部分來自2012年台灣 農訓雜誌 專欄,其後在2015年鄉土學社線上連載了一年。 芳子的部分,則是源於2007年為《U magazine》 專欄[飲食行動]繪製的一系列時令食譜。講「不時不食」。 <生 。土 Being Soil>插畫展裡,還有一張張由浪花花紙教室 @lomfafair 製作的手造紙。手造紙由粟米、蘆葦草等不同作物而來,各有獨特的色彩與質感,像金盞花紙上仍可見猶如蟲翼的片片碎瓣。展覽介紹印在由咖啡渣、用過的咖啡紙所製的再造紙之上,這些作物比其他走了更遠的路,輾轉又化成啡褐又有質感的紙張。

藝術 x 永續共生- 《藤掕瓜》城市導賞活動

生活在忙碌的城市,日以繼夜拼搏而對身邊事物感到麻木? 有沒有想過,用另一種心態去走日復日走的路,去接近、感受下大自然的魅力? 《藤掕瓜》推出三次城市導賞活動,帶領大家觀察動植物的生活,感受城市中自然的力量。 🌱城市導賞🌱:近近地 - 棲息地在城市間 大自然的禮物 對大自然學會感恩,以曼陀羅藝術為身邊事物祈福 日期:2022年5月1日(星期日) 時間:14:00- 17:00 (3小時) 觀察地點:生活書院&屯門鳳地花園 費費用:$100 🌾自然物詩🌾 萬物皆可詩,學習以身邊之物為靈感,創造出屬於自然的詩 日期:2022年5月8日(星期日) 時間:14:00- 17:00(3小時) 觀察地點:屯門公園 費用:$100 🌲大樹想🌲 透過大樹,認識「它」獨有的歷史,開啟認識自然的大門 日期:2022年5月22日(星期日) 時間:14:00-17:00(3小時) 觀察地點:灣仔公園 費用:$100  

100

人性的色彩藝術獎 2022

歌德學院 香港灣仔港灣道二號香港藝術中心十四樓

《人性的色彩藝術獎 2022》展出25幅探索難民及移民權利、LGBT+權利和共融等主題的入圍藝術作品,藝術獎提供平台,讓藝術家以藝術創作發表對人性的看法及反思,並藉展覽提高大眾對人類尊嚴的關注,以藝術作為共同語言推廣普世價值-----致力締造更美好的將來,尊重和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美、善的訊息。 為了宣揚療癒和關懷的重要性,今年獎項同時聚焦藝術帶來的利他作用,以藝術作為溝通工具,鼓勵參加者由自身經歷出發,透過展覽及導賞活動,關注個人情緒、人際關係成長的各種需要,與他人聯繫。由6月25日(六)開始,大家可以親臨展覽欣賞作品。 歐洲聯盟駐香港及澳門辦事處連續第六年合辦此活動。香港歌德學院繼續支持第二屆InkluVision年度獎,此獎項將頒發給宣導無限制的包容性社會並定義鼓舞人心的願景的藝術作品。 歌德學院將於YouTube頻道上提供帶有手語翻譯的導賞錄音。 展覽日期︰6月25日至7月23日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9時至晚上8時半,星期六及日 早上9時半至晚上6時 地點︰歌德學院 – 香港灣仔港灣道二號香港藝術中心十四樓 6月25日及7月9日(六)有免費雙語導賞團,講解作品背後的有趣故事! 除了五個獎項之外,香港歌德學院設立InkluVision獎予以最能夠宣揚社會共融及充分展現組織使命的作品,今屆邀請藝術家提交探索LGBT權利和包容性主題的作品。 所有入選展覽的作品皆捐贈給Justice Centre Hong Kong進行拍賣。拍賣會將於2022年7月7日(星期四)下午6:00-9:00在歌德藝廊舉行。    

張駿豪 聯乘 蘇道哲 《長夜|日出 音樂會 》

元朗劇院

本地爵士室樂團「瞬・樂團」將於7月23日首次舉行大型音樂會「長夜|日出」 。這是一場融合音樂和視覺的旅程,帶領觀眾暫時離開肉身和物質世界,經歷晦夜無星的漆黑,領略只有懷抱希望,才能迎來日出。 音樂會由《瞬・樂團》創辦人、本地爵士樂結他手及作曲家張駿豪(Teriver Cheung)策劃。張駿豪找來其在R.O.O.T.樂隊擔任鍵琴手的隊友,著名音樂人蘇道哲(Sotoc)擔任今次音樂會的音樂總監,本地藝術家張卓婷(Nico Cheung)創作視覺元素,並將應用聲音景觀系統(soundscape)。觀眾在音樂會可欣賞由張駿豪和蘇道哲聯合創作的十首新曲,以及由金曲獎得獎者張德銘(Derrick Sepnio)重新編曲的樂曲。 是次音樂會為「440」系列活動之一。「440」代表440 Hz,是樂器的頻率校準標準。計劃希望擔當猶如調音器的角色,為本地業界帶來調和的作用,適應工作環境中各種急速的變化。在「440」的主題下,我們將舉辦音樂營、錄音計劃及一個大型音樂會。通過是次音樂會的實踐,計劃安排富經驗的音樂人帶領年青樂手,培育新一代音樂人才。

250HKD